高昌王和西宁王墓
高昌王和西宁王墓位于武威市凉州区永昌镇石碑沟村。
1973年和1984年,武威文物普查队前后两次调查。地面已无封土,均为家族墓,且有立碑,分别为“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简称“高昌王碑”)和“西宁王忻都公神道碑”(简称“西宁王碑”)。1990年,在高昌王墓地发现1座砖室墓,出土有唐代海兽葡萄铜镜和元代白瓷豆4件、铜钟1件等遗物。高昌王碑青石质,碑残,蟠螭首,残高1.3米,宽1.9米,厚0.52米。碑身残高1.82米,宽1.73米,厚0.47米。碑阳汉文楷书36行,行残41字,碑阴为回鹘文,内容详细记载从巴尔术阿尔忒的斤到太平奴八代回鹘亦都护高昌王世系、事迹及回鹘族起源、流派及西迁等。翰林学士承旨奎章阁大学士赵世炎篆额,元代著名学者虞集撰文,大书法家、礼部尚书巎巎奉敕书丹,由高昌王帖木儿补花于元统二年(1334年)在其父纽林的斤墓地立。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移至武威文庙保存。西宁王碑仍在原地,青石质,龟趺座,蟠螭首,高5.8米,宽1.6米,厚0.45米,由碑座、碑身、碑首三部分组成。碑身正背两面刻字,正面为汉文楷书竖行,背面为回纥文,记载元平章政事斡栾及其先辈有功元朝,其父忻都公被封为西宁王事迹及回纥在河西居住和发展历史。中书参知政事知经筵事危素撰文,中书右丞同知经筵事陈敬伯篆额,滕国公张□书丹。元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立。
高昌王碑记载了回纥在甘肃河西居住和发展的历史,填补了《元史》和《新元史》的空白,是研究斡栾家族及回纥史、河西走廊多民族史的珍贵文献文物资料。高昌王碑、西宁王碑是国内现存最大的汉、回鹘文和汉、蒙文对照的碑刻,对研究回鹘族的起源流派,汉、蒙、回鹘族的关系以及元代文学、书法、雕刻艺术等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永昌镇:永昌镇位于城区北面,镇域面积10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75700亩。辖22个行政村,即白洪、张英、校西、校东、东坡、烟下、中沟、南沟、和寨、和丰、山高、石碑、刘沛、梧桐、马旬、水么、张兴、下源、上源、白云、张义、羊桐村,下设183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3563人。镇政府驻刘沛村。2001年,完成农业总产值11963万元,财政收入264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35…… 永昌镇详细信息++
延伸阅读: